“构建人文特色的素质提升体系”工作案例 人文旅游系党总支 一、案例建设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大教育观念的确立,我们充分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人文旅游系党总支把党建思政工作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在长期的实践育人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优势、特长,围绕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技能、办事能力、人文素养、情商水平,开展学生素质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通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主要做法 1、培育“项目化”的育人文化品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依托专业党支部力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培育出独具人文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项目(会展文化节、校园展销会和微电影艺术节),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们的技能,提高了专业素质,形成素质教育的“综合体”。作为人文旅游系三大传统特色项目,会展专业突出培养学生项目策划、平面设计和展台布置等专业特长,自2005年来创办的会展文化节和校园展销会,两项活动均由会展学生独立策划并实施,以此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最佳实践教学平台,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技能,提高了专业素质,也使教师在指导工作中提高了教学水平,启迪了教改新思路。传媒专业突出专业优势从2010年开始共举办了三届微电影艺术节,将近150名学生参与拍摄了近10部微电影作品,选送的作品连续两年在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荣获二、三等奖。此外,传媒专业还充分利用影视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于2014年10月成立了微影视社团,该社团成立以来为我系学生活动提供视频拍摄10余次,尤其是在我系的第三届新生才艺大赛现场,实现了多机位切换的现场直播,是拍摄技术上的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 2、采用“集中式授课,小组化实践”的模式,以实践带动学生的办事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与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系会展、文秘、酒店管理和传媒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涉及项目策划、管理和实施的内容。系党总支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专业群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相结合,以党员为核心,带动全系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了以项目策划为主线,以校内真实活动项目为载体的项目策划与创新创业跨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通过教师集中授课、项目组方案陈述和项目的实施等,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熟悉活动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团队组建、方案制定、活动筹备、赞助招商、媒体宣传、现场执行等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策划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周密的思维习惯。 3、突出“专题式、系列化、学堂制”的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旅游系党总支紧密围绕“素质培养”这一中心,以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为抓手,在党员教师中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借鉴“百家讲坛”式的教学模式,开设了人文学堂和礼仪训练营等两大“专题式、定制化、学堂制”项目,形成了“人文大讲堂”,通过“专题授课”、“文化旅游”、“国学体验”等形式,为学生搭建人文社科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对各种事物的独特见解,为学生成长成才增速。该项目曾荣获学院2014年度共青团工作创新奖。 4、构建“五个一”情商教育体系,提升学生情商水平。 “情商学堂”班是我系党总支于2013年下半年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大学生沟通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的开设的又一个特色项目。“五个一”,即一节、一报、一赛、一学堂、一辅导。开办至今,共举办了四届心理微电影艺术节,出版心理导报8期,举办了四场心理情景剧大赛和班级情商体验活动,开设了四期“情商学堂”班,开设专题讲座14场,开展户外素质拓4次,113位同学接受了情商系统教育。 三、亮点及主要成效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知难而上的积极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学知识及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树立成熟、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熏陶绩效显著。 3、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优化情商素质,增强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4、这种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模式,不仅仅使专任教师走出课堂,在指导工作中提高了教学水平,启迪了教改新思路,也通过活动的实施进一步增进了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