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领袖成长计划”—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国际贸易系党建特色服务品牌优秀案例 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语言精、技能强、素质高的新型国贸人才的需要,自2012年起,国际贸易系党总支开始实施“学生领袖成长计划”(下称“计划”),为系和学院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能力出众的学生领袖队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品牌综述 “计划”自2012年开始实施以来共举办三期训练营(每学年一期,一期时间为一个学期),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语言精、技能强、素质高的新时期学生领袖,并以此带动全系学生的整体活跃。学员由班级推荐或学生自荐产生,每期约80人左右。训练营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由系党总支整合各支部党员教师力量统筹安排,由学生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训练营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课程由总支书记沈银珍教授、各支部党员教师和校外专家授课;实践环节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策划、自主实施、申报成果。党总支还统筹安排党员教师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指导。训练营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学生喜爱和追捧。三年来已有232名学生从训练营顺利结业,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的作用,培养成效显著。 二、 主要内容 1.方案的制定与协调 训练营的方案由系党总支整合各支部党员教师力量统筹制定,由学生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计划”训练营于每年的10月中旬开班,每期培训时间一个学期。训练营面向当年的全体大一和大二学生,学员的选拔采取班级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党总支统筹安排各支部党员教师担任学员导师,每位党员教师结对5-6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和参与各类校内外实践活动。 2.课程的设计与安排 培训分理论课程和课外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程主要邀请总支书记沈银珍教授、各支部党员教师和校外专家授课,课程包括:《学生领袖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学生干部必备素养》、《如何有效经营我的大学》、《职场就业形势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商自我认知》等。 课外实践包括:翰墨飘香计划——阅读一本文学书籍、校园活动先锋计划——举办一场有影响力的活动、公益服务计划——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社会观察历练计划——组织一次社会调研、企业考察计划——实地考察一个外贸企业等。 (每年均会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课程安排。) 3.学员的讨论交流 训练营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平台,以便学员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交流。学员毕业后将进入国际贸易系校友资源库,事业成功者将受邀回母校担任兼职学生成长导师。 4.学员的考核与结业 学员需完成指定项目并经考核合格方能结业,结业学生发给结业证书。 三、特色亮点 1.课程实用,让所学的知识能为学员所用 一方面训练营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学生领袖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如何有效经营我的大学》、《职场突围与创新创业》等课程的开设,既有宏观的规划指导,也有微观的技巧传授;既有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也有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内容开眼界、接地气;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均为系里的党员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他们的课程理念先进、视野开阔、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加上与实践的结合,学员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听得进、记得牢,还能懂得用、用得好。 2.师生结对,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 党员教师与学员结对。系党总支统筹安排各支部党员教师,每位党员教师结对5-6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员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奋斗目标和学业规划,指导学员参与公益服务、社会调研、各类竞赛等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员们解答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成为学员“全天候”的成长导师。 3.走出课堂,让学员在社会实践中长才干 实践是训练营的重要内容。党员教师帮助联系并带队走访行业内知名企业和知名校友,指导开展各类专业和社会调研,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荐优秀学员到对口企业实习,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知识、强本领、长才干。学生申报的实践成果有的已被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立项,有的还经过包装策划在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 四、实践成效 1.培养了一批素质过硬的学生领袖 “计划”实施三年来,共培养学生骨干232名。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全部学员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学员中发展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2名,入党积极分子112名;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共有12人次获国家级比赛特等奖,23人次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98人次获得省级竞赛奖项;他们专业素质过硬,232位学员全部获得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国际货运代理员等各类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232位学员学习期间共参加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500余小时。特别让人欣喜的是,已经毕业的2012级学员中有13位出国深造, 4位自主创业,41位考上专升本,成绩骄人。 2.带动了全系学生的整体活跃 “计划”培养的学生不仅自身素质过硬,还在各班、各寝室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学员中不仅有入党积极分子,还有组织学生政治学习骨干,有利用所学情商知识进行寝室矛盾调解骨干、青年志愿者骨干、文体活动和竞赛骨干等等。三年来,无论是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成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数和时数,还是班级、寝室的凝聚力和各类文体活动的参与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促进了学生党建思政水平的提升 三年“计划”实践,在学生受益的同时,党总支也是受益者。一是“计划”的实施为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二是广大党员教师在与90后学生交流过程中,总结和积累很多有益的工作经验,为党建和思政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学生视角独特的调查方法、新颖的研究方向和有效的研究成果,对开展党建和思政研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