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朱颖办公室门口,就能看到门把手上挂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满了糖果。她说是不知哪个有爱的学生偷偷送给她的,但开心的事情要和大家分享,于是她把袋子依旧挂在门上,慷慨地招呼着过往的老师同学一起享用。 朱颖就是这样一个热情洋溢、性格爽朗的人,2000年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在外贸行业工作三年后,她选择回到母校实现自己幼时的梦想——做一名老师。至今,朱颖在一线跟学生打交道已有12个年头,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她,亲切地叫她“朱姐姐”。 她也爱画画,画的工笔画多次获奖、参展。感叹她的画漂亮时,朱颖却说:“其实我也是刚刚学画不久。慢慢的一笔一笔画出来,仔细一点,大家都可以做到。” 常说工笔画是“有巧密而精细者”,要求的是工整、细腻、严谨,而朱颖对待学生工作,也像画一幅工笔画,心细如丝,严谨踏实。 全心全意为学生 2014年9月17日的《钱江晚报》上,曾经有《愤怒女生半夜江边徘徊 多亏了“张柏芝”老师》这样一篇新闻报道,报道里的“张柏芝”老师,就是朱颖。2014年9月15日晚,朱颖接到消息,说系里一位女生和家长吵架,一怒之下跑去了江堤上,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七岁的儿子一个人反锁在家中,只身出门寻找学生。在不懈的努力下,凌晨两点钟,出走的女生顺利被找到。朱颖刚刚陪她坐下来不久,就接到了心急如焚、连夜赶来的家长的电话。把学生送回学校后,她又独自驱车去接应在下沙迷路的家长。她耐心地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和家长沟通,直到双方握手言和。 朱颖一直都坚持“不放弃”的信念,由她开导的同学、调解的矛盾有太多太多,但是她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例都从头至尾、全心全意地投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 为了深入一线,更加贴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朱颖主动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坚持每年上课,学生涵盖了本系所有班级。12年里,她给50余个班级上课、讲座,听课学生6000余人,课时远远超出了学校对行政管理人员课时最高限定。即使在如此强度的工作下,她的课在近五年内,有六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考核列全系第一,深受同学喜爱。 无微不至为家长 朱颖的手机里,除了学生们发过来的信息之外,也经常接到家长们的短信,有的是请她帮忙调解和孩子的沟通问题,有的是祝福的话语。对于学生的家长,朱颖一直这么认为:“很多时候,学校与家长的矛盾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们都是在为孩子好,我们跟家长是同一条线。”做学生工作以来,朱颖遇到过多次家长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情况,但是她没有退缩,坚持不厌其烦地与家长联系、沟通,最终获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朱颖还真正做到了“急家长之所急,需家长之所需”。2012年,一位来自青岛的学生在父亲肝癌逝世一个月后查出了白血病,接连的噩耗将学生和母亲击倒了。三年来,她与学生的母亲、姥姥甚至阿姨、姨夫从未断过联系,帮着他们跑医务处、教务处、财务处等部门,沟通医疗保险、费用报销、请假等事宜。她还一直给家长和学生加油打气,鼓励他们不要放弃,一定可以度过难关。2014年,朱颖飞赴青岛看望已做了六次化疗的学生,面对虚弱的学生,她强忍泪水,打起精神安慰家长,并代表学校送上慰问金。现在逢年过节,学生和家长总会打电话给她,感谢朱颖数年来无微不至的关心。 硕果累累映工作 为了能带动更多辅导员、班主任参与、思考、助力学生工作,朱颖建立了“有爱有专业”扶持计划,发挥他们的特长,带领他们一同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堂教学,把学生管理队伍课题化、专业化。近年来,她带领团队共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厅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4篇。 朱颖还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亲自带着他们进行实践。2013年,为了响应浙江省委“寻找最美人物”的号召,她组织成立了“寻美队”,业余时间赴多个地区寻找身边最美人物,走上街头宣讲感人事迹,并根据经贸类学生的特点编撰了中英文对照的10万余字的“最美人物”宣传册。该小队的研究材料获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科普课题年度课题立项,朱颖本人也获浙江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她指导的团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彩虹人生创新创业创效大赛”一等奖。 在朱颖的QQ里,超过2000的好友都是学生,她随时都能接收到想找“朱姐姐”谈心、聊天的信息;在她的办公桌上,堆着《立德树人 筑梦成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案例赏析》、《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高校辅导员心理调适教程》……共有厚厚十多本书摞在一起。正因为她的用心、投入、忘我,近日,她被推荐评选“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同事和学生对于她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朱颖心怀喜悦和感恩,也有了更加强劲的信心和动力。路阻且长,朱颖将继续一笔一画细细勾勒她对于学生工作的态度,描绘她今后思考、创新的道路。 (组织宣传部 俞晨怡)